|
|
您目前的位置:網站首頁 => |
|
|
中國制造工人和機器人仍需十年磨合 |
發布時間:2017/6/12 8:47:37 來源:鑫泰科技 發布者:manni123 |
|
工業4.0風靡全球之后,中國人開始知道智能制造的概念:原來除了自己的雙手,還能依靠機器人完成制造任務。借著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春風,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如雨后春筍地冒出來,涌現出大量精美的PPT報告以及小量的實用型機器人,之所以說得這么不理直氣壯,只是因為機器人依舊沒有真正地滲透到中國制造實際生產中去。相關數據顯示,截止到2017年3月,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10163套,同比增長78.3%,但這個美好的增長率并沒有顯示到實際生產之中,況且,產量幾乎翻倍的增長平攤到巨大的中國制造體量中,簡直就好像一瓶RIO酒撒到了臭水溝中,它是沒有辦法讓臭水溝變成美酒的。
機器人為何沒能滲透中國制造?
現在,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僅有49,這個數字的意義是每10000名工人使用機器人的數量為49臺,而近鄰韓國的這個數字為235,差距豈止天壤,更糟糕的是,中國制造的用工成本從未停止上漲,十年前,年底給工人們發18200元,大家就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了,現在怎么也要發到56399元,工人們才敢回家過年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開始感嘆:忙活了一年,都是在給工人們打工,更嚴峻的事實是,年輕人越來越討厭做工人,曾經的“領導階級”頭銜,并沒有帶給這個群體實質性的改變,于是如你所見,“兒子當老板,父親做工人”的奇葩現象在中小型制造業普遍長期存在。
前面是沒有成熟的機器人,后面是嗷嗷待哺的新一代工人,要解決這些矛盾,正考驗著中國制造的智慧,除了政策支持外,更需要逐步滲透以及對中國社會最本質的理解。
望而卻步,機器人嚇走了民營企業家
面對高額的用工成本,以及日漸加重的員工管理難度,民營企業家們早就意識到“機器人是中國制造的必經之路”,只是被冰冷的現實狠狠地掐住了脖子,他們最真實的體會是:不換機器人,遲早要倒閉;換機器人,現在就倒閉!
懂行中國制造的人都知道,一些宣傳片中的機器人僅僅是裝點門面的花瓶而已,它們只有在領導參觀的時候才會表現地像個工人,更多的時候表現得像個公子。一般來講,企業向外界展示的僅僅是一部分機器人本體而已,要想真正上崗,依舊需要配合軀干、手指以及大腦軟體,而且制造業向來追求效率,一個合格的機器人不止于“能做事”,更重要的則是“高效率地做事”以及“便宜地做事”,顯然,中國機器人的水平尚沒有達到“能做事”的水平。一個合格的機器人,要配合自家的產品制程,定制出底座、精細的手指等硬件以及合適的大腦軟體,這些都是精細化項目,科技含量較高,意味著價格不菲,且屬于首期投入,一旦產品更新換代,就需要更換軀干外的全部配套設施,這就是為什么機器人公司常常能免費贈送機器人軀干,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后期服務慢慢熬干企業的利潤,滿滿的套路。
機器人之于制造業來說,的確是個酷炫的物件,但無奈回收期太長,有時候比企業的壽命還要長,也就是說,許多民營企業家實在沒有信心能在有生之年收回機器人的投資成本,于是,中小企業敬而遠之,大企業咬牙導入,也是麻煩不斷。
相比之下,大型的制造企業具有雄厚的資本,也更容易獲得政府津貼以及銀行貸款,投資成本和回收期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,但大企業依舊要面對機器人生產效率的問題。現在的高端機器人,需要配備高端執行器、工具變化器、力覺感應配件、精密感應器、視覺系統等等,融合了大量的尖端技術,如此才能達到精密生產,同時,也意味著“故障率”更高,任何一項技術不成熟或者出問題都會給生產效率帶來災難性的影響,而在流水線模式下的生產,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,都會讓整個車間停產,這也是為什么大型的制造業都會專門成立“機器人”維護部門,甚至派自然人執勤,日夜守在機器人附近,這種做法會持續加大企業的投入,同時,充滿了諷刺:導入機器人是為了減少人工,而機器人的到來又出現了新的用工要求…長此以往,即便是大企業開始對機器人感到失望,直至敬而遠之!
艱難滲透,制造和機器人仍需十年磨合
機器人是未來制造業的大趨勢,這幾乎是業界都認同的事兒,而且誰能優先掌握機器人的核心技術,誰就有可能稱霸制造業,甚至成為全球首富,畢竟,這些“機器工人”帶給世界的改變要遠勝于一兩部漂亮的手機,或者一款假裝免費的系統,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前端企業不惜話費高額的代價,去生產,去嘗試,失敗之后再度投入,頗有點百折不撓的意味,他們自然不是不心疼錢,只是在搏一個未來的制高點。
中國機器人的進程更加特殊,要受國情的影響。一個國家的制造業往往關系到國際民生,畢竟,它除了源源不斷地提供生活、工業用品之外,還能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,地球人都知道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率低,賺得是辛苦錢,但似乎很多省份都離不開這種企業,甚至省長都會巴望著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在自己地盤扎根落葉,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供就業,拉動內需,坦白講,這種模式之于中國工人有著長期的不良影響,當一代又一代的工人們在流水線上持續地消耗青春時,他們是很難找到向上流通之路徑的。與此同時,他們的眼界又會影響到新一代工人,更糟糕的是,孩子們只學會了“討厭工廠”,卻沒有修煉其他謀生之道,這正是中國工人階級不可回避的尷尬,但中國社會向來講求平衡、維持穩定,制造企業的不良影響雖然是經年來月的,但好歹不會在短期之內出現太過殘暴的事件,而中國制造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實現“機器換人”,我們必須要等到現在的流水線女工漸漸老去,等待新一代工人能夠純熟地駕馭機器人,這不僅關乎技術,更關乎社會制度和基本人性。鑫泰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龍門
機器換人實在是一個太宏大的話題,我們需要更聰明能干的機器人,也希望我們的工人能夠增長相關技能,純熟地駕馭機器人,但顯然,機器人變得聰明需要時間,中國制造工人的成長更需要時間,或許是五年,又或許是十年!
|
|
|